但凡年少,心里都会有一个超人梦。如果可以让你拥有某项异能,那么“隐形”一定能够排得上名号。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生物,飞上太空在很久以前看来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行为,如今已经变得平常。
那么传说中的“隐身衣“离我们的生活还会远吗?或许我们以为这还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时,已经有人在这条路上摸索前行,甚至已经快达到目的地。
天才少年刘若鹏,因为研制出“隐身衣”而引起了美国关注,在即将回国之时,遭受百般阻难,如今他回来了吗?
刘若鹏是陕西西安人,一位地地道道的80后。一个人如果聪明,或许会遭受一些小人的嫉妒,但是如果展现出的是超乎常人的才智,那么连嫉妒的心都生不起,只剩敬仰。
刘若鹏从小在学校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起初老师还会兴致勃勃地教导两句,后来发现这位孩子的天赋极高,自学能力也过强,渐渐的竟然担心自己误人子弟,不再敢过多干涉刘若鹏的学习。
展开剩余80%刘若鹏的理科比文科更加出彩,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大学的所有课程,即便是在高三这种繁忙的时候,竟也还有余力给大学生辅导高等数学。
如此肆意高中生活是因为他太过高傲自大吗?并不是,此时的他已经有了好几家大学的保送资格,在其它同学担心高考的门槛时,他唯一需要思考的只有自己上哪所大学比较好。
最终他选择了浙江大学并顺利进入了竺可桢学院混合班,与其它学院不同,一开始学校并不会要你选择某个专业进行升学,而是各种知识全面接触,直到大三才确定学习方向。
这对刘若鹏来说正中下怀,自己虽然在数学方面更有天赋,但是自己需要接触更多的学习内容,来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而这个专业是否适合自己,也是因为此,刘若鹏确定了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数学这个学科,更喜欢由一切理科创造出来的无数可能性,他坚信自己能够在这一方面得到更高的成就,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之后,除开日常学习的时间,他大多是埋头汲取其它知识。
在2006年,以为拔尖的专业水平,刘若鹏获得了杜克大学研究院的全额奖学金,奔赴美国进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深造学习,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准了“隐身衣”。
人类总是对未来抱有各种各样的期待,但我们也从来不是空想家,我们有人提出自己奇思妙想的创意,有人就根据此创意付诸行动,后人在前者的行动的错误中不断改正,最终完美实现当初那个完美的梦。
此时的刘若鹏已经有“天才学霸”的称号,在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论证之后,以研究者的身份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隐身衣”这种超材料的文章。
能在《科学》这种报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本身就是一种荣誉,而刘若鹏所涉及的这个行业,如果将来研制成功那么将会在军事上发挥怎样令人心惊的作用。
学习结束后,刘若鹏便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但是却不曾想,遭遇各种阻挠。这篇论文一出不少国家已经暗暗盯住这个天才,美国首当其冲,他们用尽各种说辞,甚至是优渥条件进行诱惑。
但是刘若鹏并没有心动,想要回国的决心异常坚定,国家不会让任何一个想要回归家园的游子流浪在外,刘若鹏亦如此。最终刘若鹏带领着“光启”团队内的5位核心成员,在2010年回到深圳扎根研究。
选择回国更多的是对国家的信任,其实就科技而言或许我国还略有欠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沉溺技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其实很难不被那些高科技设备所吸引而留在国外,可刘若鹏并没有这么做。
所谓的“隐形衣”其实也和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种完全隐形并不一样,而是用在观察中的“微波”探测,这种超材料的制作可以引导微波转向,从而达到一种“隐身”的效果。
即便是如此如果能够得以运用,那么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无疑是更上一层楼的发展,回到中国的刘若鹏此时才27岁,年轻有为的他设立了光启研究院,准备在国内与自己的伙伴创下一番作为。
在2012年,凭借自身的实力和才华担任了深圳市总商会理事会的副主席,此外还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后面几年的时间中,刘若鹏的名字似乎很少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有些人暗自揣度,刘若鹏就此销声匿迹了吗,他辉煌的一生是否已经就此结束,并没有,当我们搜索这位天才的名字时我们惊讶的发现,他旗下带领的团队已经成为一个横跨十几个国家的经济共同体。
不仅如此在这段时间“光启”团队申请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4000多项,被称为中国顶尖的创新公司,也是一家军民融合的尖端企业,如此快速且优秀的发展,背后国家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这些新兴科技的领头羊,刘若鹏的身家也是不容小觑的,在2019年的胡润排行榜,身价41亿的他跻身1008位,现在还在他的事业上升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还会给我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像刘若鹏这样在科研方面的天之骄子确实少有,但是像刘若鹏这样的爱国人士从古到今都从不缺乏,而像他这样对未来抱有梦想的人更是有千千万万个人。
我们的国家从来不缺乏“造梦”的人,更不缺乏“做梦”的人,敢想敢做是我们的能力,落叶归根是我们的本性,我们有能力翱翔于太空之中,也抱有迫切归家的眷念。
对于国家来说,他的子民无时无刻不在长大,又深觉他们每时每刻都是孩子,我们急迫于成长,想要一点点把当初国家给予的一切报答回去,远在他国时,又希望祖国能张开双手拥抱我们回去。
科技是国家第一生产力,在国家造就我们的同时,我们也在造就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你只管努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只缺的就是你这一股助力。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没有了